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43号)和《关于开展2016年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奖补考评工作的通知》(桂教职成〔2016〕28号)精神,按照工作部署,我院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加快推进与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浦北一职校)、岑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和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对口帮扶工作,探索、创新、设计了一系列对口帮扶合作项目,努力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立交桥,进一步促进了对口支援学校与我院的协同发展。
支援过程中,我院积极探索对口帮扶与合作发展的新路子,开展了教师培训、专业指导及课程建设、联合培养学生等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获得了2015年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帮扶奖(见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县级中专综合改革考评结果的通知》(桂教职成〔2016〕8号)文)。为进一步巩固2015年结对帮扶工作成果,我院制定了2016年对口帮扶工作计划。现将2016年的对口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 、对口帮扶工作总思路
(一)结合受援学校需求,科学制定帮扶计划
2016年我院的对口帮扶工作,结合受援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项目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对口帮扶工作目标,并整体打包推进,从提升受援职业学校自身发展能力和办学质量入手,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学校管理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帮扶和合作。2016年,我院对口帮扶工作得到了资金保障,我院将2016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援奖补资金200万,用于推进帮扶专业与课程内涵建设,大力配合帮扶项目新建(扩建)一流实训设施,使帮扶工作更精准有效。
(二)完善组织机构,有序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我院与对口帮扶学校双方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后,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主要职能部门领导任项目组组长的领导机构。将对口帮扶工作分为5个工作组:对口支援工作招生和协议签订组、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制定组、对口支援工作具体实施组、对口支援工作宣传组和财务纪检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和开展。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健全“三有”运行管理机制,顺利实施各支援项目
一是“有岗”。对口帮扶联络员落实到岗,双方学校设置专员,负责帮扶具体事宜的沟通和协调。二是“有责”。实行“项目立项由双方共同确定,项目建设管理以被帮扶学校为主、支援学校为辅,项目验收由第三方审核”的模式,形成“责任共担、联合推动”的机制。三是“有反馈”。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帮扶结对学院均在各自学院官网中设立“对口帮扶”新闻专栏,实时公布各支援项目的进展情况、评估结果等信息。
二、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三结合三注重,对口帮扶工作处处落地
1.软硬结合,注重示范
经对对口帮扶学校的调研,我院帮扶重点主要落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科研能力、提升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水平、学生交流等方面。
我院在进行对口帮扶工作时,不仅对各帮扶学院给予必要支持,还派出学术带头人到各帮扶学校举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管理与专业建设”等10余场专题讲座和交流,派出16名专业带头人协助开展专业建设,免费接收30余名教师观摩学校混合教学课程建设、验收等。
2016年5月,我院举行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职业教育活动月,围绕“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主题,我院推出《走进路桥模型,开启职业梦想》《水暖电系列安装与设备展示》《潮玩珠宝、体验之旅》《科技改变生活,精彩“互联网+”》《创由心生-型由我造,走进3D建筑模型打印》《应用型无人机测量技术展示》《光影交织、艺术人生》《打开职业验房奥秘,体验精准住房标准》等12项“开放校园、体验职业”主题活动。在职教体验活动月,我院共接待对口帮扶学校的256名学生到校参加体验活动。各系(部)利用职业教育活动月平台,面向社会开放教室和实训场地,积极邀请对口帮扶学校学生走进校园,充分展示我院职业教育成果、办学条件及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了我院办学知名度,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我院通过帮助受援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增强软实力,大大促进了受援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2.引进输出相结合,注重交流
针对对口帮扶学校的特点,我院采用引进和输出相结合的方式,将我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理念、思路、模式和方法,与对口支援院校分享,通过学习交流经验,实现共同提高。
2016年5月,我院设计艺术系专业带头人李明炅老师带领黄冬老师到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召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2016年6月,我院土木工程系李朝阳、胡桂娟、李海文、罗六强和庞毅玲,共五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前往藤县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并在学生中开展示范课程教学活动,共涉及《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测量》《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四门骨干课程。示范课程统一采用情景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展示,在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师生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
2016年7月,我院派遣江怀雁、周海峰、梁景章和李琪四位骨干老师赴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建筑施工专业的《高层建筑施工》《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工程测量》、《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CAD》等课程的听课和指导工作,帮扶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6年9月,由我院教务科研处处长文桂萍老师带队,管理系、设备工程系和设计艺术系共10位老师到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就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等事宜进行沟通交流。设备工程系主任黄永光老师、设计艺术系建筑装饰团队带头人李明炅老师还深入课堂,进行示范课程教学活动,受到帮扶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我院还吸收对口帮扶学校青年教师到各系(部)跟随专业带头人(负责人)或骨干教师参与认识实习、课程实训、毕业设计及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通过该方式提高对口支援学校相关教师现场实践水平和将实践经验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帮助对方将现有师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3.学校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注重加强内涵建设
我院依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建筑类人才的需求,结合受援学校自身的特点,帮助结对学校调整专业布局、推进骨干专业的建设。我院还帮助结对学校构建以“专业·岗位 ·课程”与“专业·岗位 ·技能”三层次立体资源组织架构无缝对接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帮助其开展实训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规范实践教学设备管理、环境建设、资料建设和实训教学安全建设,加强了受援学校的内涵建设。
(1)帮扶申报科研项目,激发了中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
2016年,我院与帮扶学校教师合作课题进展顺利,成果喜人。由我院教师牵头、被帮扶院校教师共同申报的课题:2015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产业升级背景下基于校企共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桂教职成[2015]22号),成功获得立项,目前已进入了研究阶段;广西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中高职贯通的专业建设研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成功获得立项,目前已进入结题阶段。我院教师与对口帮扶学校教师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协同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把教育科研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大大提升了受援学校教师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2)帮扶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2016年,我院帮扶浦北一职校、藤县中等专业学校编制、优化12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帮扶浦北一职校、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增设6门课程试题库,完善6门课程题库;帮扶浦北一职校完善《建筑力学》《建筑制图与识图》2部校本教材,目前《建筑力学》教材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帮助浦北一职校编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测评与资料管理》课程资料库实施方案。
(3)帮扶完善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我院指导藤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制定完成了《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建筑电气控制实训》《建筑电气施工实训》《电气消防技术课程设计》《编制施工图电预算(大作业)》《综合布线设计》等多门实训课程的实训指导书;进一步加强指导测量工种,钢筋工种,砌筑工种等传统工种实训基地方面的建设,帮助浦北一职校完善实训场所规划设计,优化工种实训指导书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使各个工种的实训指导书更具操作性;结合浦北一职校现有条件,帮助其制定《脚手架搭设模拟制作》实训课程的开设计划,推进脚手架模拟制作实践课更好地开展。
(4)帮扶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我院与对口帮扶学校共同开展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工作。目前,共完成两个专业的11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
(二)组建合作办学共同体,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
我院的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艺术设计(数码平面方向)、建筑室内设计、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专业与广西藤县中等专业学校、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广西工商学校、南宁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南宁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开展中高职合作办学,合建“中职+高级”合作办学共同体,实行“2+3”五年制。我院与县级中职学校组建的合作办学共同体,合作制定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共享管理办法,建构科学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大幅提高了县级中职学校招生吸引力。2016年,我院“2+3”渠道录取合作专业人数达到431人。通过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搭建,实现了结对院校的合作共赢,促进双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的提升。
(三)构筑开放环境,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我院已搭建有“教务教学管理”、“清华教育在线”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超星尔雅通识课课程平台”和“技能测评”等教学资源库平台,我院将平台对各结对学院开放使用权限。这不仅为院校、教师、学生等用户提供网络课堂、教学管理能服务,也为结对学校师生在教育理念、教育设计、课程开发等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进一步发挥优质教学示范性和共享性。
我院积极帮扶县级中职学校引入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了结对学校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提高了课程教学内容、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岑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和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骨干老师,均已参与到我院首批MOOCs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工程计价》《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力学》等13门课程建设中。此外,我院和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已合作完成了《建筑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建筑结构》和《如何计算梁箍筋数量》四门微课作品的制作和拍摄。
(四)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建立“2+3”学生互相帮扶制度
2016年,我院在与帮扶学校的合作办学中,构建了学生自我管理工作思路,强化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优秀学生的典型和模范,并由点带面,带动整体进步;进一步完善了学管人员(辅导员)管理体系,对学管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针对进入我院的新生,实行“2+3”学生的互相帮扶制度,以“过来人”的经验和“同辈人”的视角一对一进行帮扶,使得中职新生的适应期大大缩短,逐渐缩小与高考生的差距。具体措施有:
1.设立班主任助理。由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协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通过老带新,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困惑。
2.根据“2+3”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少的特点,辅导员积极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在“2+3”学生班级中成立义工团队。由指导教师带队,每周课外时间在校内做义务劳动,加强学生课外德育教育,教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4.建成心理辅导室若干个,并由心理教师与班级辅导员共同成立了心理辅导团队,积极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搭建多元化招生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招生规模稳步提高
在招生工作方面,我院与结对学校共同制作“单招”、“对口”、“2+3”相关专业的招生宣传手册、招生网页、宣传视频等系列宣传资料。通过在招生工作期间选派专业教师赴结对学校当地开展招生宣传,在我院校园开放日邀请结对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参观我院实训基地等方式,向结对学校展示我院的办学条件及成果。
2016年3—6月,我院成立招生就业咨询服务队,以招生就业处庞松鹤处长为队长,学院八个系的系主任为队员,分赴各对口帮扶学校开展招生就业咨询服务,收效显著。2016年,我院招生录取人数更上新高,共录取考生5782名。其中单招录取1336人,对口录取699人,“2+3”录取431人,通过这三种渠道录取的学生占我院录取总人数的42.6%。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帮扶工作中所发现和仍然存在的问题
1.中职与高职贯通教育专业建设尚未完成,部分中职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我院与被帮扶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相对独立,在贯通教育专业建设方面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2.被帮扶院校对口专业所招收的学生在升入高职学习后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表现在对课程难度与深度、学习方式转变的不适应、较难融入新的集体等。
(二)建议
1.实施项目引导,以模式改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在今后的对口帮扶工作中,我院将考虑把急需帮扶的内容设置成若干个项目,通过分项目整合优质资源,引入先进理念,切实解决对口帮扶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2.注重智力软支援,以内涵建设提升对口帮扶学校教育质量。将注重从软件支援着手,从锻炼干部、提升管理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招生和就业等方面切入,帮助对口帮扶学校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3.应进一步加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建设,避免出现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建立更为灵活的学籍管理机制,促进中职学生提高升学积极性。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9月22日